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期间,走进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充分肯定湖北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探索,并嘱托“科技高峰和产业高峰都要靠我们自己去攀登。”一年间,武创院围绕重点产业与赛道,推动人才、技术、资本高效聚合、催化反应,正成长为立足湖北、辐射全国的产业创新关键枢纽。
记者 向昊:一走进武汉产业创新研究院,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大树造型的装饰物。它有一个寓意,如果把一个个科技创新成果看成一粒粒种子,那么武创院就为他们提供了生长的土壤,而在体制机制和政策上的创新则为他们提供了生长所需的阳光和雨露。在过去的几年里,有接近1000个项目在这里从种子成长为产业的参天大树,武创院为什么行?带着这样的疑问,今天我们走进这里。
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自2022年4月成立以来,专注于“政府不能做、高校不愿做、企业做不了,但科技创新又必须做”的事,大胆探索。武创院坚持以市场化理念和方式运作,积极为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赋能服务,嫁接人才、资金与市场,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化通道。三年间,武创院探索出以“拨转股”为代表的成果转化新路径。
二年前,初创企业域控智驱的创始人张涛带队从北京来到武汉,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研发,仅八个月就研发出汽车底盘域控制器样品。然而从样品到产品,初创企业往往面临“死亡谷”。
湖北域控智驱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涛:我们也是在市面上找了很多的资金、基金,因为本身我们这个项目还处于一个更早期的阶段,他们也认为风险过大。
转机出现在一年前的一场项目对接会上。武创院组织专家与资本联合评估,认为该项目与湖北汽车产业高度契合,前景可期,随即以“拨转股”方式投入数百万元资金,并启动研发、资本、市场的全链条赋能。
湖北域控智驱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涛:拿到这个钱,做了一个完整的产线,我们把最初的技术产品化之后,最终应用到了批量上车的过程。
经过近两年发展,域控智驱不仅自身壮大,还带动一批产业链企业落户湖北。如今,像武创院这样的新型研发机构,湖北已有545家。它们在湖北的创新沃土上深扎根系,也为产业升级开枝散叶。一片“创新森林”在湖北枝繁叶茂,用它深深扎入产业土壤的根系,筑牢了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盘。
内容转自:长江云新闻(长江云新闻记者 黄朋威 向昊 李慕文 田畅)
